手 指 上 有 个 通 便 穴


体表定位:
在手指,食指末梢桡侧,指甲根角侧上方0.1寸(指寸)。

简易取穴:
商阳穴在食指指端远离中指的一侧,距离指甲角0.1寸处,即指甲边缘的横向和竖向向外延长,两条线的链接点即为本穴。

解剖位置:
有指及掌背动、静脉网;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掌指侧固有神经,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。
人到老年有三怕,一怕摔跤,二怕激动,三怕便秘。而便秘又是一种多发病、常见病。
有的人就经常便秘,一便秘就用开塞露。中医养生中,手阳明大肠经上的“商阳穴”(位置在食指桡侧指甲角旁)是治便秘的要穴。只要一遇便秘,就用大拇指指甲掐“商阳穴”,3—5分钟就可排便。如果便秘比较厉害,就每天掐两次,每次5—10分钟。
需要说明的是,掐“商阳穴”不治气虚引起的便秘(就是觉得肚子胀却拉不出来),而专治大便已到肛门却拉不出来,一掐这个穴就出来了,相当于用开塞露
资料二大肠经主治:
大肠经可以有效地防治皮肤病,中医讲肺主皮毛,肺与大肠相表里,肺的浊气不能及时排出会直接通过大肠排泄,肺功能弱了,体内毒素便会在大肠经淤积,所以脸上起痘身上起湿疹这些问题,大肠经可以十分好的调节,我门可以用刮痧法把里面积攒的淤毒刮出去。
大肠经属阳明经是气血都很旺的经络,可以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。 手阳明大肠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证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大肠手阳明之脉,是动则病齿痛,颈肿。是主津液所生病者,目黄,口干,鼽衄,喉痹,肩前臑痛,大指次指痛不用,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,虚则寒栗不复。为此诸病,盛则写之,虚则补之,热则疾之,寒则留之,陷下则灸之,不盛不虚,以经取之。”《脉经·大肠手阳明经病证》:“大肠病者,肠中切痛而鸣濯濯,冬日重感于寒,则泄,当脐而痛,不能久立。”“大肠有寒,鹜溏。有热,便肠垢。大肠有宿食,寒栗、发热有时,如疟状。大肠胀者,肠鸣而痛,寒则泄食不化。”
患手阳明大肠经疾病者,主要反应在头、面、耳、鼻、喉及热病,有下列病候:口干,鼻塞,衄血,齿痛,颈肿,喉痹,面痒、面瘫、眼珠发黄,肩前、臂及食指痛,经脉所过处热肿或寒冷或发寒颤抖,肠绞痛,肠鸣、泄泻。
大肠经的失调会引致与大肠功能有关的病症如腹痛、肠鸣、泄泻、便秘、痢疾等。此外,由于大肠经经过口腔及鼻,因此牙痛、流清涕、流鼻血、循经部位的疼痛或热肿等病症都可能显示了大肠经出现问题。
虚症:腹痛,腹鸣腹泻、大肠功能减弱、肩膀僵硬、皮肤无光泽、肩酸、喉干、喘息、宿便等。
实症:腹胀、易便秘、易患痔疮、肩背部不适或疼痛、牙疼、皮肤异常、上脘异常等。
循行路径:

1、从食指末端起始(商阳),沿食指桡侧缘(二间、三间)出第一、二掌骨间(合谷),
2、进入两筋(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)之间(阳溪),沿前臂桡侧(偏历、温溜、下廉、上廉、手三里)
4、上肩,出肩峰部前边(肩髃、巨骨,会秉风),向上交会颈部(会大椎),
6、散络肺,通过横膈,属于大肠。
上行的一支:
7、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(天鼎、扶突),通过面颊,进入下齿槽,出来挟口旁(会地仓),交会人中部(会水沟)—左边的向右,右边的向左,上夹鼻孔旁(禾髎、迎香、接足阳明胃经)
评论